园区新闻_园区动态_新闻_德感工业园
为企业“量身定制”帮扶策 看江津德感工业园如何破茧成蝶,谋蜕变?

未标题_全景图4 (2).jpg

德感工业园全景图

万里长江第一要津,写不尽悠悠政商情。

德感工业园——作为重庆市首批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历经近17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重庆市高新区的重要组团、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立之初就是工贸繁荣之所。近日,这里再次引人瞩目:今年1-10月,该园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14.2亿元(不含3家军工企业及渝川燃气公司),增速12.22%。

而在这里,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何止这一组简单数据。

重商、优商、亲商,是德感工业园传承下来的发展“真经”。近年来,该工业园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围绕智能装备制造和高端消费品工业(粮油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为企业“量身定”帮扶策,正变革性重塑服务型园区。

德感工业园大门.JPG

德感工业园

从优化存量企业到做大增量企业,从小到企业人才培养的考虑,大到企业搬迁重建的支持……德感工业园,这颗江津最老的“心脏”,再次跃动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截至今年10月底该工业园累计新签约金科智慧科技城、中国建筑劳务总部基地、益海嘉里特种油脂&中央厨房、晋川精密等项目64个,协议引资166.475亿元。

潍柴涅盘,转型升级

老牌企业开启“逆龄”回归模式

优越的营商环境,不仅吸引了大批新的项目落地,也让一批老牌企业发出“新芽”。要说江津的老企业,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潍柴)肯定算一个。从1968年迁至江津,迄今已整整51年。可以说,德感工业园与重庆潍柴互相见证了对方飞速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重庆潍柴也借由德感工业园完成了转型升级,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4L9A8162.jpg

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

破解“老年化”:退城入园搬大搬强

“重庆潍柴属于老三线企业,在德感工业园成立之前就已落户江津区德感街道前进街,也就是现在德感工业园的边远地带。”今年53岁的重庆潍柴政策研究员唐军介绍,也正是这样特殊的历史原因,让重庆潍柴这样的老企业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尴尬。

过去无法直接接轨园区,抛开企业自身的扩容发展需要不说,就是日常生产也有不少困扰。以污水处理为例,过去重庆潍柴只能采用自建污水厂处理,净化污水的水、人工、基础原材料等每年就要花费近200万元。处理后的污泥处置,每吨又要花费3000元,仅这一项开支每年就得近40万元。

“除此之外,物流、公共服务等都是难题。”唐军介绍,这些情况直到2017年才迎来改变,由于江津区城市建设规划调整,重庆潍柴面临二次搬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德感工业园第一时间与重庆潍柴一起制定了“退城进园”搬迁计划。

“自2017年末开始,从谈判到规划,从与属地政府、潍柴总部的协商,再到企业老厂区厂房搬迁后,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改制的具体实施,所有事项得到了完美解决。”唐军介绍,园区全程无微不至的服务,让老厂搬迁成为现实——2018年,位于德感工业园的新厂区正式开建,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用地面积389亩,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13亿元,占地287亩,目前近7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已基本建成,设备正陆续进场,预计2020年6月份建成投用。

新厂区投产后不但污水处理成本减少一半以上,重庆潍柴的产业结构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智能制造模式的实施、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至少会让产品附加值提20%以上。”在唐军看来,搬迁使重庆潍柴迎来了新生,如今,这家年逾半百的企业正青春焕发

IMG_1026.JPG

重庆潍柴高速机迁建项目

实现“新增长”:全程跟踪技改升级

而这种新生不止于此,在德感工业园帮助下,围绕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重庆潍柴在结构优化中完成了蜕变。

“重庆潍柴隶属山东潍柴控股集团,过去因为生产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低,导致产品也相对单一主打产品为集团公司授权的单一柴油机产品。”唐军介绍,这样一来虽然可与总部共享市场,但单一产品模式却极大阻碍了重庆潍柴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外地驻渝企业,重庆潍柴的发展,除总部支持外,必须依靠属地支持。

“从重庆潍柴的发展来看,就属地支持而言,可以说属地政府是爹,园区就是妈。”唐军说。这种认知也深刻体现在重庆潍柴最重大的“技改”项目上。

2005年,在了解到重庆潍柴面向中远海渔船需求猛增,计划开发中速船用柴油机产品的强烈愿望后,为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德感工业园在寸土寸金的园区土地中,顶着压力协调出256亩土地,用于重庆潍柴新开发的中速柴油机的产能提升,扩能项目建设了缸体等零部件专用生产线,同时建成总装线和专属试验台,生产能力提高3倍以上,满足了极速增长的船用柴油机的市场需求,使重庆潍柴在同档次中速船用柴油机的市场占有率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由于新产品开发的需要,重庆潍柴需尽快建成几乎能够覆盖潍柴集团大部分中速机产品的专用研发试验台为加快推进该研发试验台技改项目建设,从2017年12月正式立项到2018年4月拿到合法开工手续,德感工业园更是全力以赴当好“服务员”,从审批到建设,再到设备安装,可以说是全程服务不断档。

“一般来说,从项目立项备案到合法开工时间,至少需要半年以上而园区却将这个时间缩短不到五个月。”这在唐军看来,就是德感工业园服务企业发展最大的诚意,这种诚意也得到了潍柴总部的高度赞扬。

而研发试验台技改项目的建成投用,也极大提升了重庆潍柴的研发实力,目前重庆潍柴已顺利实现3款新产品的试验定型。

做大增量,实现变量

德感工业园还瞄准这些要素保障“创”与“服”

1、(融资)

园区负担的1%是中小企业借此度过发展“寒冬”的暖阳

4L9A2193.jpg

重庆旺德福金属结构有限公司车间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处于高速发展的重庆旺德福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旺德福”)负责人王华生深有体会,特别是2015年—2016年是企业扩张期,资金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为帮助旺德福解决资金问题,从江津首批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评选开始,德感工业园通过协调江津区科技局,帮助旺德福先后获得贷款700万元。

“这对一家中小企业来说,在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就意味着减去压在企业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王华生动情说道,因为这700万元,他的企业得以在“寒冬”中存活下来,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也有了保障

“而在今年,我们迎来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的新一利好。”王华生介绍,根据市里面出台的政策,自今年起,取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所需的2%的服务由企业自行承担。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融资压力,园区将帮助企业承担其中的1%,这给了他进一步改进技术、引进新设备的勇气。

2、(人才)

破解“高级蓝领”人才“瓶颈”

园区为企业和院校架起合作桥

4L9A1784.JPG

重庆耐世特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重庆耐世特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是德感工业园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然而,尽管工厂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在业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却一直有着不大不小的烦恼——那就是缺人才!

4L9A1210.jpg

重庆耐世特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重庆耐世特副总经理李开明介绍,该公司生产线平均需要工人85人但常常会有10—20人的季节性缺口,只能通过实时外招来满足用工需求

“虽然量不大,但对企业发展来说不容小觑也一直没有好的法来解决。”李开明说,直到2017年才迎来改变园区在了解到企业的困扰后,迅速联系本地职业院校,协调该公司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合作共建耐世特实验班”。该实验班以机电一体化为定向专业,致力于“三个共建”:一是共建师资队伍,校企互派技术专家和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二是共建培养过程,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设置教学内容实施技能训练;三是共建教学课堂,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师,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并派业务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培养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级蓝领”。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企业需求,重庆耐世特也因此成为校企合作的受益者截至目前,该实验班已开办两届,每年平均为该公司输送产业工人10人。

3、(物流)

11个月完成上百个印章审批

快速推进为消费品工业“加码”

DJI_0002-3.jpg

益海嘉里(重庆)粮油有限公司

益海嘉里(重庆)粮油有限公司2007年签约入驻德感工业园2011年正式投产。公司旗下拥有金龙鱼、鲤龙、海皇、香满园、元宝等知名品牌,现已成为园区最重要的增量企业之一。

但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其原料运输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已由建厂初期40万吨增长至200万吨。

物流配套是事关粮油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不但公司下一步发展受阻,也将成为制约园区粮油食品产业发展‘瓶颈’” 益海嘉里(重庆)粮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有所呼园区有所应。2018年德感工业园立足辖区内兰家沱作业区全力协助港区现有的1#大件泊位及2#散货泊位进行改造升级,并不断加大项目审批环节的服务力度

“上百个事项,需要盖个印章。本以为至少两年的时间才能跑完审批,没想到园区的帮助下,审批时间缩短至13个月。”该负责人介绍,改造项目计划年内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4、(电力)

量身定制用电方案

每年节省电费近千万元破解企业要素成本高企难题

“耗能高拉升成本,电价高拉低利润。”作为一家淀粉糖浆生产企业,用电难一直是广州双桥(重庆)有限公司的烦恼。

据该公司工程部负责人杨远介绍,由于生产工艺中很多环节耗能较高,且无法避免。因此企业2016年投产以来,一直承担着较高的用电成本,并随着产能的提升逐年增长:其中,2017年企业用电成本937万元2018年增长至1303万元今年仅前10月就达到1262万元。而与之相对的则是高成本下的低利润。自投产以来,企业年均利润不过3248万元。

“可以说,降低用电价格不只是降成本,更是在争利润。”解决这一难题,德感工业园通过走访调研、多次协调电力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制了用电方案,即同时享受两个政策:一是基本电费由按容量计收变更为按需量计费,二是生产用电实行“错峰就谷”。

“通过以上方式,企业用电成本大幅降低,电费单价由1.07元降至如今的0.62元。每年仅这一项成本就平均降低了近千万元。”杨远表示。

数说发展

1、投产企业:德感工业园现有投产企业23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9家,集聚了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家、中国500强投资企业14家、中国制造业500强投资企业13家、上市企业12家

2、人才队伍目前,园区企业就业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818人,大学本科学历1413人,拥有国家评定的专业技术职称的1886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1073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重庆市首席技能专家1人、首席技师2人、技能大师1人,2人入选重庆市首批“鸿雁计划”资格认定人选名单(全市共31人入选),1个团队入选重庆英才计划

3、创新载体德感工业园是江津区唯一的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全园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市级创新平台18个,设立重庆市海智工作站2个,引入重庆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家(含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企业71家(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入库企业10家)、“小巨人”企业1家、牛羚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

4、基础设施:目前,该园区累计建成管网150余公里,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天然气配气站2座,建成5G中心机房2座、5G基站24个、4G基站38个,全园通车里程达53.3公里

5、水电气热:目前,德感工业园自来水日供水能力6万吨,日供气能力50万立方米,能充分满足辖区企业及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年底华电国际新能源项目建成投用后,还可实现集中供热。


德感工业园宣传视频

绘就城市的未来,创新发展的奇迹



微信公众号